我国建材家居市场行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房地产经济的兴起而不断发展,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分散到集中、从小到大、从大到治、从治到精、从精到合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推进,水泥、钢材、木材、平板玻璃等生产资料由完全的计划分配逐步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双轨制”过渡,计划分配的比例逐年减少,市场销售的比例逐年增加,生产企业所需原材料等越来越多的需要通过市场交易从供应方那里取得,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要通过市场交易销售给需求方,于是为生产资料买卖交易服务的组织、机构应运而生,其中有生产企业自办的供销部,有物资系统办的材料销售公司,有社会其他部门办的材料经营机构,还有不少个体经营者介入生产资料流通领域。
另一方面,受对外开放、城市改造过程中涉外宾馆、楼堂馆所建设及外来家居文化影响,同时在八十年代住宅逐步商品化的推动下,公共建筑及住宅的装修在国内迅速兴起,刺激了改革开放前几乎为空白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家具等的消费、生产和流通的发展,特别在京、沪、穗、津等直辖市,在深圳、珠海、夏门等沿海开放城市及珠三角、长三角等率先走上小康之路地区,经营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店铺和经营家具的商场纷纷出现,最多时在上述城市都各自发展到成百、数千家,上海甚至达到近万家。这些建材店几十到上百平方米一间,分别经营着五金、电料、瓷砖、洁具、涂料、水暖器材、室内饰品等商品,往往在城市某一区域扎堆形成建材一条街,如北京的“西四建材一条街”、上海的“浦建路建材一条街”、“宁波路装饰街”等。家具商场则数百平方米一家,经营着大衣柜、酒柜、写字台、桌椅、硬板床等简单家具。这个时期的建材门市部、建材店、家具商场是之后建材家居市场的前身,为建材家居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期,随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确立,水泥、钢材、木材、平板玻璃等基础建材全部成为商品被推向市场,不再通过计划进行配置,用户要得到这些商品,一种方式是直接到生产企业去采购,另一种方式是到厂商、经销商在城市开办的门市部去购买。由于交易量及随之而来的仓储量、运输量大增,买卖双方要求集中交易的愿望日益增强,原有规模小、布局分散、功能简单、设施缺乏的建材门市部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局面,一些企业、单位和个人看到商机纷纷建起钢材、木材、板材、玻璃等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占地面积大、交通方便,拥有配备齐全的仓储装卸运输设施及办公用房和通讯设备,建有简易住宿用房(现已实行经营与居住生活分离),提供企业登记、工商税务管理、代办暂住证、广告促销等服务,以这些条件通过招商,将原来分散经营的生产企业供销部、物资企业销售公司等吸引到市场进行集中交易。上述专业市场满足了建材交易量大幅增加、用户集中采购货比三家、经销商增加改善物流条件扩大影响力、政府集中管理等多方面需求。“北京城建钢材市场”、“北京九龙山玻璃市场”、“北方生产资料市场”、“浙江南浔胶合板市场”等,都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大型建材市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东部发达地区城乡建设持续蓬勃发展,商品房建设在住房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下规模迅速扩大。在这个大背景下,建筑装饰装修业及为其服务的建材家居市场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全国成规模的建材家居市场只有几十家,到1999年就迅速增加到300多家。
除了数量增加明显,这一时期业内发生的最重要事件是,欧美模式的建材(家居)超市进入我国。首先是由天津克瑞斯集团投资建设的“天津家居建材超市”于2006年12月28日在天津东丽区开业。该店是全球最大家居建材零售商TheHomeDepot(“家得宝”中国试验店)、北京城建集团建设的“戎泉建材超市”于2006年在北京石景山区玉泉路开业,之后很快又相续有东方集团的“东方家园建材超市”、光大集团的“光大建材超市”在北京开业,“鑫品”和“好美家”在上海开业,而英国翠丰集团旗下的全球第二大家居建材零售商B&Q(“百安居”)、德国全球第三大家居建材零售商OBI(“欧培德”,后为翠丰收购并入“百安居”)和全球家具家居跨国企业“宜家”分别进入我国,在上海、北京开店,将当时建材超市建设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易畅仪器有限公司为您专业提供测厚仪,硬度计,光谱仪等测量仪器,质量上乘,价格公道。谢谢惠顾!
来源:www.haondt.com
作者:易畅
发布时间:2011-09-14